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高德娱乐 > 新闻动态 >
欧阳询《九成宫醴泉铭》楷书教程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3:53    点击次数:149

图片

《九成宫醴泉铭》,或称《九成宫碑》,魏徵撰文,欧阳询书。唐贞观六年(632年)立于九成宫内。碑高270厘米,上宽87厘米,下宽93厘米,厚27厘米。

图片

《九成宫醴泉铭》碑 现存鳞游县九成宫遗址碑亭内

碑额刻有六龙缠绕及阳文篆书“九成宫醴泉铭”六字,每字约10厘米。碑有界格,格约3.5厘米(即古之谓“寸楷”),24行,行50字,1109字。原石因残损过多,已非原貌。

图片

《九成宫醴泉铭》碑额

九成宫,位于今陕西省麟游县城西约五里处,原为隋之“仁寿宫”,始建于隋文帝杨坚开皇十三年(593年),建成于开皇十五年(595年)。据史载,仁寿宫建筑极其豪华壮丽,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,工匠死伤上万。仁寿宫建成后,隋文帝杨坚每年都要前去避暑,后来他本人和皇后独孤氏也都在此宫中去世。

图片

九成宫遗址公园

隋朝末年,仁寿宫渐次荒废。唐贞观五年(631年),太宗李世民对此宫加以修缮,更名为“九成宫”。“九成”意为九重,言其极高之意。

图片

九成宫遗址公园一景

九成宫中本没有水源,贞观六年四月,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,在西城的北面发现泥土有些湿润,于是以杖疏导,随即有泉水流出,遂将此水导入石渠,并命名为“醴泉”。古人认为醴泉的出现是一种祥瑞,于是太宗命魏徵撰文,命欧阳询书碑,立于醴泉之侧,这便是《九成宫醴泉铭》的由来。

图片

《九成宫醴泉铭》清末拓片 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藏

其用笔方整,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,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,间架开阔稳健。整体高华浑朴,法度森严,一点一画都成为后世的模范,故此碑历来被书法爱好者追摹不已。

图片

《九成宫醴泉铭》局部 北宋拓本 香港中文大学碑帖馆藏

用笔存北碑笔意,点多呈三角,藏露自然;横竖起收、钩挑捺尾、转折之处多用顿挫之法,方折劲健,却不失秀润仪态。

图片

《九成宫醴泉铭》局部 北宋拓本 香港中文大学碑帖馆藏

笔画粗细匀称,清秀挺健,运笔缓慢沉稳,不似颜、柳楷书笔画对比明显,但每一笔中却又蕴含变化,避免了刻板单调。

图片

《九成宫醴泉铭》局部 北宋拓本 香港中文大学碑帖馆藏

《九成宫醴泉铭》是欧阳询楷书作品的代表作,他书写《九成宫醴泉铭》时已是七十五岁,历练老成的阅历加上炉火纯青的书法技艺,造就了这块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碑。

欧体楷书的笔画总体比较细,但是非常硬朗,有一股倔强之气,既有方笔,又有圆笔,方圆兼备。这对用笔的要求非常高,即要写出纤细的笔画,又要写出圆润的收笔,在毛笔“四德”中,尖圆两处的制作,必须做到极致。欧体的结构是内紧外松,字的内部笔画密度较大,外围比较舒展,形成比较强烈的对比。有两竖相对的字,都处理成整体狭长、腰部较细、左短右长的形状,个性鲜明。由此可见写欧楷用的笔一定要笔锋灵敏,才能够随心所欲的写出任意笔画。

图片

欧阳询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(公元557年),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(公元641年),终年85 岁。字信本,潭州临湘(今湖南长沙)人。在隋朝,任太常博士,其书法就已有“欧阳勃海”之称。到唐时,他与虞世南、褚遂良、薛稷并称为“唐初四大(书法)家”。欧阳询是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,他的楷书字体被称为“欧体”,与颜体、柳体、赵体合称为“中国古代四大楷书”。

图片

欧阳询幼年丧父,但敏悟过人,发愤读书,博贯古今。他终生勤于翰墨,年轻时便悉心钻研碑帖,一次野外见一石碑,下马观赏,后来竟坐卧于碑前三日,认真观摩,忘乎所以,心摩手画,得益匪浅。他学王羲之楷书,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《指归图》一本,赏玩月余,喜而不能寐。欧阳询的书法以王羲之为基础,并参以北朝碑刻,融南帖秀润与北碑劲健干一体,在隋碑朴茂峻整的风格上另辟蹊径,用笔精到,笔力险劲,结字严谨庄重,间架坚实平衡,干平正中求变化,在险峻中求稳定,自成风格,名为“欧体”。当时,人皆以其字为法,能得到他的字,即使是尺版之类,也视为珍宝楷范,欣喜若狂。欧阳询在当时能有如此殊遇,实属难能可贵。因而其书法声名远播,并流传于海外,高丽(现朝鲜)对他的书法更是看重,远涉千里派遣使者,求其墨迹。

图片

欧阳询传世书迹甚多,其中著名楷书有《化度寺邕禅师塔铭》(即“化度寺碑”)、《九成宫醴泉铭》《虞恭公温彦博碑》《皇甫诞碑》等。欧阳询在创立“欧体”的同时,对书法理论的研究也卓有成就,有《三十六法》《八诀》《传授诀》及《用笔论》等传世,他对书法理论进行了系统而严谨的总结,为后代提供了学习书法的方便之门。其所编《艾文类聚》一百卷,为唐诸王子必读之书。

《九成宫醴泉铭》于唐太宗贞观六年刻,魏徵撰文,欧阳询书丹。全碑 24 行,每行 49 字。此碑为应诏之作,欧阳询书写时恭谨严肃,一丝不苟。起收转折处,先提后按,以方笔为主,似方似圆;行笔雄健含蓄,劲直有力。横坚用方笔,起收多呈三角形:撇捺方圆兼用,外形撇弯捺直,灵活生动而极富变化:转折方中显圆,厚重有力:点画用方笔,多为三角形,或藏或露,连带自然:钩画宜短,但厚重含蓄,抛钩用隶法。外方内圆,形态饱满。

图片

图片

此碑结构严谨,字体方正,多取纵势,字围较大,丰富挺拔。横平坚正,排列匀称,重心稳定。并在匀称的基础上,中间部位笔画紧凑,四周长画外展,形成中宫紧密的特点。同时,由于其“中宫紧缩”长画外展,其重心位置也随之产生变化形成险峻的特色。其重心位詈随着长画的伸展方向的不同,或偏左,或上移,或下降。尤其是上下结构的字,上下各部的位移,形成字形的偏斜,然后由于各部的相互配合,越是偏斜、险峻的字、越显得平稳凝重。

《九成宫醴泉铭》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,历来为学习书法的最好范本。本字帖的范字均从此碑精选而来,并经过修补整理并放大,以便大家更好地临摹学习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